经过简短的商量,很快就做出了决定。北山坡作为责任田,分给刘红军。另外在山坡下,划一块宅基地给刘红军建房子。杨广福大手一挥,山坡下面足有七八亩的一块地,都给了刘红军,只要了五百块钱。这块地也不是什么好地,坑洼不平,还有不少的怪石,就相当于一个乱石滩。也正是因为这样,杨广福才会这么大方的把这一块地都划给刘红军,而不怕有人说闲话。“杨叔,趁现在还没下雪,我想着找人帮忙把这块地整理出来。这件事,还得您多费心。”刘红军很高兴,毫不客气的对杨广福要求道。这是自己老丈人,自然不用客气。董书记、苏有财等人脸上都露出一个了然的笑容。算完账,要了宅基地,剩下二百多块钱,刘红军换了二百斤大米,三百斤小麦,五百斤玉米,一百斤大豆,剩下的全都要了高粱。刘红军倒是想多要点大米,但是屯子里种的大米太少,只有几百亩的旱稻,最后只能要了二百斤。后世都知道五常大米好吃,其实他们榆树屯的大米,也不差。如果从地图上看的话,榆树屯距离五常县的直线距离,比海林县还要近一点。只可惜,他们和五常县之间,有一座双峰山,想要攀爬双峰山过去,困难比较大。拿了钱之后,刘红军先把六只小狗崽送回家,然后才又回到大队部。从生产队借了一辆马车,把粮食全部装到马车上。然后赶着马车,往山下走去。他要去山下的梨树屯。从榆树屯粮仓里换来的这些粮食,大米还没脱壳,还只是稻谷,小麦还没磨成粉,玉米也是一样。榆树屯没有磨坊,准确的说,榆树屯没有电动的磨坊,所以,刘红军要去梨树屯把小麦、玉米磨成粉,稻谷和高粱脱壳。榆树屯到是有个石磨,榆树屯的人大多数都是用石磨来磨面,给稻谷脱壳。石磨磨得面,因为用石磨磨出来的面,不容易把麸子和面粉分开,所以石磨磨得面叫全麦面,蒸出来的馒头都是黑色的。石磨后世很多人都说,用石磨磨出来的面粉有麦香,比钢磨磨出来的面粉好吃。是不是真的,刘红军也不知道,反正他还是喜欢吃钢磨磨的面粉,又白又软,照样很香甜。其实,这个年代很多的老百姓,也会去梨树屯,用钢磨磨一点面粉,留着招待客人用。刘红军一路赶着马车来到梨树屯。按照上一世的记忆,来到梨树屯大队部旁边的电磨坊。梨树屯全屯子的人超过三百户人家,一千多口人,是太平沟十八个屯子最大的几个屯子之一。人多地多,产业多,日子也是十八个屯子里,过的最好的几个屯子之一。电磨房就是梨树屯大队的产业。刘红军停好马车,走进电磨房。“后生,你找人还是磨面?”一个五十来岁的老人,看到刘红军进来,开口问道。“宋老叔,我是榆树屯的,我过来磨面。”“哦!榆树屯的,我说咋看着面荒呢!你是老刘家的二小子吧?”老人盯着刘红军看了一会,才恍然道。“宋老叔,是我!”刘红军点点头。他曾经跟着老爹来这里磨过面。“磨面是吧?你等着,我给你叫人去!”老人说了一句,然后转身去给刘红军叫人。这电磨,在大山里也算是高科技,不是谁都能摆弄的,老人只是梨树屯一个老光棍,被安排在磨坊里帮忙。真正开电磨磨面的另有其人。不多大一会功夫,一个三十来岁的中年人走进来。“红军兄弟来了!”“宋大哥,我过来磨点面。”刘红军笑道。老爹的面子,在整个太平沟都好使,太平沟公社,没几个敢不给老爹面子的。连带着,刘红军在太平沟公社,十八个屯子也都很有名。是不少,女孩子心中,最佳的对象。后世有那什么国民老公。在太平沟十八个屯子,他刘红军就是太平沟国民老公。“磨小麦粉还是玉米粉?”“都磨,还有稻谷和高粱要脱壳。”刘红军笑道。“没有问题!我帮你把粮食搬进来。”宋大伟说着,走出磨坊。看到马车上,堆满的麻袋,宋大伟都被吓了一跳,这也太多了。刘红军这是把一年的粮食,都拉过来了吗?“这么多粮食,都要磨?”宋大伟有些惊讶的问道。“对!全都磨了。”刘红军笑道。在宋大伟和老宋头的帮助下,刘红军把所有的粮食,都磨成粉或者脱壳。然后留下一半的麸子,作为磨面的费用。告别宋大伟和老宋头之后,刘红军赶着马车,准备回榆树屯。刚走没几步,刘红军就被人拦了下来。“红军,怎么来了我们梨树屯,也不到李叔家里坐坐?”来人笑着拦着刘红军的马车。“老李叔,这不是知道您比较忙,没好意思去打搅您!”刘红军赶紧跳下马车,和对方打招呼,掏出烟来给对方递烟。这位老李叔,就是梨树屯生产队的队长,李高山。和老爹关系也很不错,曾经给出很多许诺,想要让老爹把户口迁到梨树屯来。可惜,那个时候,李高山的威望还没现在这么高,很多事情做不了主,最终老爹还是留在了榆树屯。“不忙,地里的事都忙完了,剩下就等着交了公粮,我哪有什么事。中午不准走,咱爷俩好好的喝两杯。”李高山拉着刘红军就往家里走去。被李高山拉着,刘红军也只能牵着马车,跟着李高山来到他家里。停好马车之后,李高山安排自己儿子,帮刘红军喂马。“红军,你爹身体还好吧?”“我爹身体挺好的,前天从场部回榆树屯,愣是不肯做小火车,自己一个人翻山越岭回的榆树屯。”刘红军笑道。“刘老哥一身武艺高强,翻山越岭如履平地。”李高山称赞道。“红军哥!”这时一个十七八的女孩走进来,看到刘红军,眼睛顿时一亮,甜甜的笑着和刘红军打招呼。